一半榫桙,一半天機

時間:2020-01-15 02:49:40
字體:T T T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中國人理想的生活空間,一半是自然,一半是家園。

與自然相感相通,是中國人的認知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中國人的生存之道。懷著一顆“天人同體”之心,中國人把自然觀引入了生活。

當“天人合一”成為中國文化的基本命題,哪怕是人工化的再造,也要去接近并連合自然。

于是,在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們選擇了木頭。

木,生于野,安于室。一榫一卯,一凸一凹,一轉一折,自有一套奧妙的自然體系。

木,是一種文化性格。木的構造,則是它的生長邏輯。

古典的中國,人們鐘愛木頭。住在木頭造的房子,使用木頭做的家具。

木頭,是一種容易獲取的自然材料。離開了山林和土壤,木材的本色仍能保持溫良之美,在人的生活空間里流動著一種天然韻律,可以通洽自然,可以慰藉身心。
自然為人所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木構,是中國人選擇的一種生活哲學。
木構的關鍵,是榫卯。
榫卯,是傳統木作的接合方式。榫,“剡木入竅”;卯,“以虛入盈”。凸出的部分是榫,凹進的部分是卯。榫與卯相扣,使各個組成部分契合為一。
榫卯結構,尊重木質的純粹,不借膠、釘、金屬絲等物體的加固或穿和,反而更加耐久。同時要遵照特定木材的性質,“吃線”或“留線”,依具體所需,進行調整和優化。
人與木,一來一往,每一個精微的步驟,都是與自然的探討過程。
在連貫和諧、渾然天成的審美感受中,木的自然性特征也被放大。由眾多榫卯構件組成的斗拱,仿佛是自然生長出的一般,層層疊疊向上攀升,向四周蔓延,仿若一棵蒼健的大樹,開枝散葉,生機盎然。
人最偉大的能力,是駕馭自然。而能力的最高境界,莫過于以自然為師。
說到榫卯與木構,就不得不提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木建筑群:紫禁城。在紫禁城600年歷史中,經歷過200多次地震,而時至今日依然完好無缺。
2017年,英國電視臺第4頻道在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中,聯合中國的專家與工匠,以榫卯結構,用傳統的工具和技法,按1:5的比例復制了壽康宮的模型,并對其進行了地震模擬測試。
到底多強的地震,才能震垮這樣的結構?
從震級1級開始測試。到5級時,一側墻體倒塌。
7.5級時,另一側墻體也倒塌了。木構骨架完好。
9.0級,模型大幅度晃動,但還能挺得住。
9.5級,是歷史上有記錄的最大的地震,相當于20億噸TNT爆炸的當量。此時,柱礎發生錯動,木構骨架依然穩固。
最后,是10.1級。
在與地震的較量中,木構獲得完勝,沒有任何部分被損壞。
紀錄片的結論是,中國木構設計的秘密在于“柔韌”:斗拱通過摩擦和旋轉來吸收地震中的能量,各種木構結構各自工作,也相互合作。
中國工匠的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其實,在連番的震蕩中,木構模型并非巋然不動,它在力量的拉扯和晃動中也發生了一定的位移。然而,榫卯結構恰恰允許建筑在一定范圍內產生變形,在抵抗沖擊力時,像太極一樣以柔克剛,將強大的自然破壞力消弭到最小程度。
榫卯,起承轉合都是活扣?;ハ嗲度?,而不失本體;互相制衡,而不允許越位。面對摧毀性的外力,榫卯結構選擇避免直接的強硬對抗,而是虛實結合,剛柔并濟,用內在的彈性,消解矛盾,化險為夷。
不把事情做絕,凡事留有余地,可以攻,可以守,像極了中國人的處事智慧。
任何社會關系中,最持久牢靠的,不是僵硬凝固的鐵板,而是在相互制衡中取得的穩定與平衡。
有人說,榫卯結構如此完美,完美到“天衣無縫”。
可是,若“無縫”,就尋不見奧秘。榫卯的縫隙處、關節處,正是玄機所在。
榫卯,并不體現在木構的外觀上,它是通過內部進行結構的改變,達到連接的目的。只要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會嚴密扣合。各懷神通的構件,就是在這極其細微的縫隙處,打通了靈性。
一塊塊零散的、形態各異的木料,通過榫卯的揆構,拼接成了美妙至極的建筑或家具。榫卯的使命,不是填上縫隙,而是在縫隙中尋找可能,創造新的生命力。
《太平廣記》記載過一樁軼聞:一位名叫郭璩的客僧,遇到一塊木頭,久鋸而不開,因此懷疑木頭里面有鐵石。他焚香禱告,又換了一把鋸,終于成功把木頭鋸開,這時發現木頭的紋路里有兩匹馬,一紅一黑,相互撕咬,不能分離。它們的口鼻鬃尾、蹄腳筋骨,都栩栩如生。
在這個玄妙的故事里,互相撕咬而無法分開的紅馬和黑馬,與榫卯結構異曲同工。
這也可以讓人聯想起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他認為自己的大理石雕塑“就是把禁錮在石頭中的生命解放出來。”
偉大的藝術家,不約而同地在材料里感受到了生命。
在可觀可觸的木頭深處,隱藏著榫卯。榫卯,在木構的內部實現了圓融。
當木構擁有了堅實的生命,榫卯就成了對生命的表達。

榫卯在中國得到長久而深度的發展,也因為它是符合中國哲學觀念的表達:一榫為陽,一卯為陰,一盈一虧,互補共生。人與萬物相互依附,構成世界。中國的整體觀在此一脈相承。
榫卯結構,極其巧妙地將天工與人造相統一,將人的巧思物化為真實的造物,又使造物渾然如天成,隱去了人工的痕跡。
當人成為造物者,依然沒有忘記對自然的推崇。
榫卯架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精深博大,枝繁葉茂,像檐下的斗拱,歷經千年而不脫落。賴以維系的,正是天人之際的默契轉化。
眼見一塊塊木料,用榫卯拼接成了廣廈萬間。復雜多樣的構件,在每一個結合處,尋到合適的聯動方式,轉化出煥然的力量,指向新的境界。
如同我們曾有過的生活經歷,經過轉化成為一個榫,嵌入到我們生命中的卯,組合出新的人生。
化生萬物,生生不息。榫卯,是造物的創想,也是生命的修行。
中華整木網版權聲明:

①本網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整木頭條、整木智庫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www.zsshengfa.com)"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