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有感:無悠之閑

時間:2020-02-10 04:21:18
字體:T T T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距全民家里癱已經過去半個月了,你,憋壞了嗎?

這些日子里,有人在家數瓜子兒,有人在餐桌上打乒乓球,甚至還有人陽臺喊話:“對面的,把窗戶打開吵個架!”
全民娛樂時代,線上斗地主,線上下五子棋的邀請小程序刷遍朋友圈。手游《王者榮耀》甚至單日流水收入達到20個億。
這時人們終于在百無聊賴中意識到:原來咸魚也難當啊。
不理性的宅,是對自我的放縱和消耗。日復一日的混亂,反陷入更深的焦慮。
宅家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原來清閑才最難。
微信圖片_20200210161602.jpg
2月7日晚,刷新朋友圈,看見一條:“提醒各位一下,明天是周末?!狈讲乓庾R到,又一個星期要過去了。 
平日,我們通過三餐、出勤等事項,賦予生活秩序。但長久的隔絕,卻帶來了一種危險: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當有大段的空白時間可以支配時,這份自由卻似陷阱,容易讓人混亂和焦灼。
此時,方顯出自律的重要。 
明人程羽文曾寫過一篇《清閑供》,細數了四季、十二月和十二時辰里,宜做的事。即便再閑,在每天的規劃上也不隨性,每個時辰,皆有安排。
辰時醒來,整好衣襟,對窗靜坐調息。未時餐后,閱覽史書,看古人大局。午時和酉時,分別坐一線香時間的禪,再做其他事情。
除此外,他還強調,勿晝臥,勿食過飽,勿多飲酒,保持一天的清醒,克制自身惰性。
閑而不懶,才是閑的精髓。
 微信圖片_20200210161638.jpg
“上課,打牌?!薄盁o事,打牌。”
胡適的打牌日記總是被人拿出來調侃:看,大師也不過如此,疏于自律,人之常態。
但事實上,胡適記錄“打牌”的幾篇日記,是記于七八月份的美國暑假時間。明明身處假期中,他仍去上選修課,讀圣經、讀拉丁文、讀古詩文,做演講和辯論.....與其說貪玩放縱,倒不如說懂得如何讓閑更有價值。
閑,固然讓人快樂,但如何閑,卻有講究,快樂亦有高下之分。癱在沙發上,花費幾個小時刷刷手機,打打游戲,確實閑而快樂著,但日復一日也會令人倦怠,陷入麻木。
有節制的閑,自律的閑,是通過以自我來度時間,以此實現身心的自由。

一個人的閑,像是修行,能于微小之處有更深體悟。
流放中的蘇東坡寫過:“凡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臥、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杖、禮佛、嘗酒、晏坐、翻經、看山、臨帖、刻竹、喂鶴,右皆一人獨享之樂。
所列之些,都不過是生活里的尋常小事,看過來卻不覺俗氣。這種閑,能化動為靜,于無形之中慰藉精神。我們總把“閑情”和“雅趣”并提,也是因為如此,閑而不庸,方為雅趣。

庸閑和雅閑之別,亦在于此。清人張潮曾在《幽夢影》中這樣描述“閑”:“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于是!”
無所事事不稱閑,能陶冶情操者,才道閑。
閑事,也不隨意,另有講究。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適累家”, 是宋人眼中的“閑”。
焚香,靜觀爐煙云縷,可品得“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的自在。點茶,細茗置甌,以沸湯點之,在細微舉止之中體味主賓之間的無聲交流。插花,要在疏密、高低、直曲之間尋求一點平衡,也是功夫。
這些規矩多了,漸漸成就了香道、茶道和花道。
將閑事做到極致,便是“道”。閑事的最高境界,莫過于此。

處于信息時代的我們,還保留的與物對話,與天地對話的能力已經不多了。
古人單純樸素,更能在萬物上有所體悟。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有寫,“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草無心亦不語,但在人的眼中卻別有情懷和深意。
我們的生活不斷地與物發生關系。在過去,無論是青山綠水、草木花卉這樣的自然之物,還是琴棋書畫、筆墨紙硯這樣的人造之物,都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安放著我們的心神,是靈魂的滋養。
在生活更加豐盈的今天,我們本應有著更多的體驗和可能,卻被虛擬化和碎片化占據了精神,失去了觀與靜能力,就更不要說感知和創造的能力了。
有心,有感,才能格物。而善格物者,總能與天地為伴,與萬物互通。這樣的人,又怎會懼怕“閑”的空白與孤獨?
心理學科普作家武志紅的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在家蹲了10天的人,正在逐漸暴躁》的文章。文中細數了長時間自我隔離的人可能出現的幾種狀態,如焦慮、低落等。并指出,這些狀態出現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心理防御失效。
平日如聚會、唱歌等娛樂活動,以及工作,其實都是我們的防御方式。我們在忙中尋找成就感和人生價值,也因為忙才能體驗到消遣的快樂。
但是居家隔離打斷了這個模式,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這份突如其來的“閑”,我們則容易陷入了負面情緒的漩渦中。
遵照嚴格的時間規劃,不貪戀于膚淺的快樂,通過愛好和興趣尋找價值和意義,都是對“閑”的良好消解。 
同時,閑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內省的機會。
閑而不懶,是對自我意志的掌控;閑而不庸,是對細微之事的感受;而閑而不孤,則是對“我”的超越。
懂“閑”不易,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洽,更好地與天地交流,從而通往精神自由。

中華整木網版權聲明:

①本網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整木頭條、整木智庫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www.zsshengfa.com)"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