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設計的進化與動態擬合

時間:2019-08-02 14:16:50
字體:T T T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任何生命體及其有機組織均須具備兩個要素,一是在現實世界中的生存能力,二是不斷進化以適應變化中的未來世界。自然界的動物種群如此,企業如此,設計也是如此。

真正意義上的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實際上只有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短暫歷程,盡管如此,設計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也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時間階段而動態演變的。如果以10年為一個時間刻度,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其清晰的發展脈絡。二十世紀80年代處于賣方市場,行業的典型特征是填補市場空白,此間對設計幾乎沒有要求,模仿與拷貝是最為有效、簡單和低成本的做法;90年代開始逐漸轉化為買方市場,企業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除了通過品質來獲得競爭優勢外,設計的作用開始浮現,但也主要在于外觀的設計;二十一世紀00年代是以材料切換為中心的價值升級,即從板式家具轉化為實木家具,設計的任務是如何把實木的價值感最大限度地表達出來;10年代在實木家具高度同質化的背景下,風格成為企業追逐的突圍方式,設計緊緊圍繞著風格打轉。而現階段,以實木為主導的材料夾雜著所謂“風格”的二元導向已經走到了盡頭(詳見文末鏈接《“材料”與“風格”二元導向的家具設計已經走到盡頭》),加上定制家具的迅猛崛起,設計陷入了一個新的迷茫狀態。接下來,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什么?設計將去向何方?這是業內共同關心的問題。然而,沒有人可以給出標準答案,設計是一項創造性活動,也不應該囿于某些固化的界定。所以,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出結論,而是旨在提供尋找出路的思維方式。

當今社會,設計自身的角色需要被重新審視,設計含義及其邊界需要重置。設計將從單一要素向全要素進化,而全要素又并不意味著面面俱到,在不同市場層級、不同個體與不同時空背景下依然會有不同的重心所在。動態擬合正在成為設計的必備素質,擬合優度才是設計水平的真正體現。

當今社會越來越復雜,用戶講究體驗并越來越處于主導地位。具體呈現出以下特征,即:非物質性和無形性、動態性、多樣性與混合性、角色的多元化、用戶為中心與交互作用、網狀結構、故事性、社會化相互依賴。

因此,當代設計要解決的已經不僅僅是風格的問題,而是一個滿足需求與解決問題的集成包。設計師不再只是“造型師”,而是一幕劇的“導演”,是落實人類意愿的一條通路。設計是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途徑,是在明確目標導向下的結構化過程。

設計的任務是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心智的結構)和獲得經濟上的結果(經濟的結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通過平面與空間布局、動線、行為、信息結構等方式來影響“事件的結構”(如流程)和“人的結構”(人物角色)。這就決定了設計的過程是:“定義任務”-“設計故事(編劇)”-“設計用戶界面”。

1.無機結構與有機結構

無機結構可以獲得的好處是:規律性與穩定性、可控性、可預見性、內力與外力平衡、傻瓜化輸出等等。然而,這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構建、部署和維護成本的高昂,靈活性與多樣性的喪失,從而既不能適應變化以后的新環境,又會成為其他結構機會的掣肘,所以必須向有機結構進化,只有有機結構才能適應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如圖1所示。

圖1  無機結構與有機結構

不確定的可能性可以有效地定義結構與環境/背景之間的邊界。通常,對于設計師而言環境/背景是模糊的,因為它會變化,尤其是隨時間發展而演變。這在很大意義上是一個平衡的問題。設計既需要自由,又需要秩序;太少的自由會帶來停滯,而太多的自由又會導致混亂。

目前,中國家具企業中的絕大多數在產品開發上采用的是緊耦合,即:被動地以一變應一變,而非以不變應萬變,也就是產品開發以剛性系列為特征。這就無法與變化以后的環境所擬合,從而不得不通過不斷開發新產品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動態需求。所以,有必要將這種開發模式切換為松耦合的SOA模式。緊耦合是一種無機結構,它無法適應變化,所以,我們需要轉化為有機結構形態。

SOA是ICT技術中的概念,即為“面向服務的架構”,是一個組件模型,家具行業也應該構筑這樣的組件模型。它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稱為服務)通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系起來。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的,它應該獨立于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家具也要建立這樣中立的接口和契約,從而獨立于終端用戶的具體呈現。這使得構建在各種各樣的系統中的服務可以以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這種具有中立的接口定義(沒有強制綁定到特定的實現上)的特征稱為服務之間的松耦合。松耦合系統的好處有兩點,一點是它的靈活性,另一點是,當組成整個應用程序的每個服務的內部結構和實現逐漸地發生改變時,它能夠繼續存在。與之相反,緊耦合意味著應用程序的不同組件之間的接口與其功能和結構是緊密相連的,因而當需要對部分或整個應用程序進行某種形式的更改時,它們就顯得非常脆弱,家具企業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是剛性的,所以在動態變化的適應性上同樣十分脆弱(詳見文末鏈接《家具企業現有產品研發思路存在致命缺陷》)。對松耦合系統的需要來源于業務應用程序需要根據業務的需要變得更加靈活,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2. 靜態擬合與動態擬合

一個精心設計的結構需要具備兩種不同的擬合,一是環境適應度(外部力量平衡),也就是結構與環境/背景的適應度;二是內部協調性(內力平衡),這是指內部擬合元素之間的結構和關系,這些關系可能是專業領域、知識結構,也可能是人的心智。(詳見文末鏈接《走出產品戰略設計的思維誤區》和《產品設計的基石是心智而非形式》)。這里不再展開贅述。  

外部環境的擬合有靜態與動態之分。

①靜態擬合,如圖2是意大利知名品牌MOROSSO的家具,是與戶外環境融為一體的“有機設計”,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的表達,概念清晰,可視化程度高,容易說明問題,傳播時視覺沖擊力強。而在家居環境的情緒構筑時,會含蓄、內斂和抽象很多,通常需要與真實生活更加貼近,如圖3所示。

圖2  MOROSSO家具與自然環境交融的“有機設計”

圖3  MOROSSO家具所營造的“有機”生活空間

②動態擬合,即適應變化的擬合。更多企業的現實設計則基本都會采用抽象的手法,越是抽象,動態擬合能力就越強,反之亦然。標準零部件平臺可以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搭建出不同的產品種類,而相同的產品又可以通過CMF的變化,結合室內空間的其它元素(如飾品)構建起不同的生活方式(lifestyle),這就是我們常提到的“蘑菇式”模型,見圖4所示。相同產品對不同生活風格的擬合見圖5和圖6所示。

圖4  “蘑菇式”模型(Polimi & DEDE)

圖5  深邃并充滿著幻想的女性高管辦公空間

圖6  相同家具營造出更加輕奢時尚的辦公氛圍(棕色為PRADA的主色調)

解決一個復雜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首先將之分解為若干個簡單的部分,其核心是結構的分解與組合。對于復雜的系統,這種還原論方法似乎是使專業化和協作成為可能的唯一實際方式。然而,由于部分內容是脫離了整體(上下文)去研究和解決,因此,存在著其潛在組成部分的謬誤(整體不等于部分的總和),這是因為各部分的相鄰部分都在隨時間變化,而我們又不得不面臨專業化的困境,即:不同的組織、目標、知識、經驗、技能、地點、文化、語言、個性等都各自迥異,難以平衡效率與在這各部分工作的人之間的交流空間。

這就需要系統性思維,也被稱為系統動力學,專注的是如何研究系統內各組分與其他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相對于從系統中分離出很小的部分,系統性思考則具有更廣泛的視野,著眼于相互作用。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已經從方法論角度對設計的本質、時代特征和所肩負的使命予以了推論和剖析,在家具企業個體的設計中先要樹立這種概念和意識,然后還要依據自身的目標定位與戰略來統籌自身的戰術舉措。戰略的意義在于通過資源的組織和能力的建設來獲得獨特競爭優勢,而商業模式的任務則是打通細分目標客戶群的價值創造、遞送和獲得企業自身價值回饋的邏輯。

標準和自由、系統和局部、無機與有機、靜態與動態,這一切都考驗著企業和設計師群體的知識與智慧,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專業問題了,而是真正的哲學命題。

中華整木網版權聲明:

①本網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整木頭條、整木智庫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www.zsshengfa.com)"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