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高定、充分競爭、經銷商“覺醒”……“高定”發展六大觀察

時間:2023-05-15 15:42:32
字體:T T T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編者按


3月22號-24號上海建博會,三天我去了兩天,基本呆在5.1館、也就是高端定制館。

有人說,高定仍是一片藍海;有人說,高定已經“卷”得不行了。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高定三年,行業正在發生哪些變化?通過展館走訪以及與業內人士、經銷商的交流,本文從行業、競爭、產品、渠道、終端、服務等六個角度進行了觀察,得出“2023高定發展走向”的六個觀點。

1、從行業看,“全民高定時代”已經到來,呼應了消費者對高品質家居生活的追求。

2、從競爭看,充分競爭剛剛開始,下半場高定的競爭是系統的競爭、精細化運營的競爭。

3、從產品看,與其說“去風格化”,不如說是“多風格化”。

4、從渠道看,經銷商已集體“覺醒”,更加理性謹慎地選擇品牌。

5、從交付看,經銷商踩過最多的,是交付的“坑”,“安全感”成為熱詞。

6、從服務看,高定的終端服務還處于“低級階段”,“服務設計”是解決良方。


觀察1:行業

“全民高定時代”到來,是呼應了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在5.1館,除了大家比較熟知的高定品牌,像圖森、瑪格·極、A8空間,RARA、三只喜鵲、卡利亞等等,還有一些新面孔亮相,如雷狄尼、大木、標致,而以地板起家的圣象、以水槽和廚電廣為人知的歐琳以及板材巨擘兔寶寶,也赫然在列。原來呢,是家居建材上下游集體轉身全屋定制,而這屆展會讓人不得不驚呼,難道“全民高定”時代又到來了嗎?也有人嘲諷說,“高定就是個偽命題、沒有“高定”兩個字就混不下去了嗎”。我覺得,“全民高定”的說法可能有點夸張,這種略顯夸張的表達,是為了凸顯這種強烈的、明確的趨勢。而后者的說法未免有點“酸葡萄”心理,說這種話的人也許并沒有真正理解“高定”本該具備的內涵。


高定細分賽道的出現是一種必然,因為它呼應了消費者對高品質家居生活的追求。也許這部分消費者,只是“金字塔”頂端的一小部分人,但正是他們,推動了“高定”的出現,帶動了大定制行業的高品質浪潮和高質量發展。高定,必須也一定代表著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必然成為風口,并且在較長一段時期持續熱度。

觀察2:競爭

充分競爭剛剛開始,下半場將是系統的競爭、精細化運營的競爭


高定細分賽道出現3年后,已進入下半場的競爭。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賽道越來越擁擠,但真正的競爭、也就是市場的充分競爭才剛剛開始。


很多經銷商原本是沖著高定的“高利潤”而去,但已經做了幾年高定的“過來人”坦言,高定目前的毛利看上去還可以,但凈利潤已經不高了。在“高定”這個概念出來之前,在2017年前后做比較高端、昂貴的整木定制產品的,是要能做出來、就能賣出去。即使產品已經做完安裝好了,如果發現不好,拆了重新再做一次還有錢可賺,但現在絕對不可能了。一方面,競爭在日趨激烈、局部市場甚至到了“內卷”的程度,價格戰的征兆初顯,哪怕利潤不高的單子,也是有好幾個品牌爭搶。如果在物料的采購、產品交期、安裝交付的出錯率等這些環節管控不好,不僅賺不到錢,弄不好是虧本買賣。

的確,高定品牌越來越多,要能賣出去、賣得好,能夠實現品牌溢價、能夠實現更高的利潤,已經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從品牌廠商到經銷商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能力的競爭、系統的競爭、精細化運營的競爭。

現在,一個總的趨勢是,高定會越來越明顯地出現全國性與區域性品牌的分野。比較早出現的高定品牌,開始做規模,不斷延伸產品線,布局板式產品為主體的混搭定制,以實現從區域性品牌向全國性品牌的躍遷。后發品牌、一些區域性品牌則堅持原來的產品特色,聚焦工廠二、三百公里為服務半徑進行輻射,做“小而美”的企業,收獲“穩穩的幸福”。


image.png


觀察3:產品

與其說“去風格化”,不如說是“多風格化”


產品方面,有有兩個趨勢比較明顯。

一是產品多元化。我們發現,各個高定大牌正在不斷延長豐富自己的產品線,各大品牌也都能駕馭混油、免漆,原木貼片、多層貼皮等各種風格、材質、工藝的產品,這種積極主動的求變,也改寫了品牌留給外界的固有印象或標簽。產品的不斷多元化,不僅是品牌擴張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是“渠道倒逼”的結果。建店成本高、投資回報期長已成為高定行業的一個“痛點”,撇開少數真正實力雄厚的大商不談,后進入的高定經銷商無法承擔過多的開店成本,也并不想代理眾多的高定品牌,他們希望只開一個店,就能同時經營不同特點的產品,通過產品的多元、價位差的拉開,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
二是產品多風格化或去風格化。有人說高定產品設計的趨勢是“去風格化”,我覺得,不如說是“多風格化”,因為我們也看到了,無論是中式、還是法式,風格的元素、印記并沒有變淡,有的反而是更濃烈了。但是,風格之間形成了極好的融合。

風格,用來表達生活習慣和人文精神,能夠表達自我的生活方式,才是空間的終極追求。去風格也好、多風格也好,不是不需要風格,而是不拘泥于風格,能夠包容多種風格并存。從總體看,高定正擺脫風格的限制,更加以人為本,每一次設計都是因人而異的“個性”作品,尊重使用人的的感受。各大品牌都開始淡化了對材質、五金、工藝本身的關注力度,更注重迎合目標受眾生活方式的功能需求,更強調產品對于生活方式的塑造、生活體驗的優化、生活空間的駕馭意義,通過對展示、收納的深化設計,通過對色彩的創新運用,觸發全新居家生活場景的誕生,讓家庭成員享受更有“幸福感”的生活。

image.png


觀察4:渠道

經銷商集體“覺醒”,更加理性謹慎地選擇品牌


以前的高定展會,如果產品做得出色,會有不少經銷商現場簽約。但濤姐姐此次觀察發現,這次前來展會考察品牌的經銷商們,都一定程度陷入了“選擇困難癥”。這當然是因為參展的各個品牌都表現不錯、都可圈可點,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經銷商越來越理性。


首先他們很清楚,展會上的產品,做得再好也不稀奇,那可是集中了最優勢資源,傾盡了品牌之力的結果,并不能代表品牌真正的一貫的水平。此外,比起展廳所呈現的產品,他們更關心加盟政策、建店成本、運營成本、幫持政策、培訓支持等等。做高定動轍百萬投入,前人踩過的坑已經太多,教訓慘痛,不能輕易妄為。而現在想轉型做高定的經銷商,大都是從其它建材品類轉型而來,在團隊、服務、運營等各方面都缺少專業性和經驗,特別需要品牌方能提供完善系統的培訓幫扶賦能。

經銷商對高定品牌的主要需求體現在產品線長、價格有彈性、建店成本低,他們同時關注的,還有品牌的未來上升空間。如何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有更大的上升空間,他們也學會了從各種角度進行觀察和判斷。要看老板、要看團隊、還要看公司管理和文化,年輕的經銷商老板尤其關注這些。而這些,顯然不是展會上的走馬觀花就可以了解到的,必須到總部/工廠作實地考察和深入交流。所以,展會后各品牌的營銷和招商部門應該會非常忙碌。


image.png


觀察5:交付

經銷商踩過的最多的“坑”是交付,“安全感”成為熱詞


交付,無疑是高定品牌綜合能力中最重要、最突出的能力。交付涉及到從設計拆單到生產制造,再到物流安裝的一個特別漫長的過程。環節特別多、每個都很重要;經手的人特別多,稍有差錯都會影響交付結果。無論是對于品牌廠商還是終端的經銷商來說,都必須把交付落地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只有把后端的落地服務做好,前端的招商或者獲客、轉化一定不是問題。


交付的要素有三點。第一是時間,能否按時交貨;第二是產品,品質做得怎么樣;第三是落地效果,產品安裝完之后還原度如何、整體效果怎么樣。
高定的交付過程可以拆解成兩塊,一是經銷商或設計師面對業主的交付,從設計到產品落地效果呈現的全過程;二是品牌工廠面對經銷商的交付,要能夠準時準點、保質保量交貨給經銷商。

很多經銷商在談到交付的時候,總會感慨萬千:當時選品牌的時候太“外貌協會”、太“顏值控”了,看到展會上某個品牌的產品真好看,喜歡得不得了,馬上就代理了。結果自己的展廳裝完懵了,第一個感覺是“拆了吧”!怎么賣貨。有的經銷商也“吐血”總結了自己心目中的高定品牌類型。比如有“工廠型品牌”,前幾年沒什么營銷動作、可能默默無聞,前期的招商也主要依靠經銷商之間的口口相傳,但就是交付靠譜。也有“營銷型品牌”,產品做得很漂亮,品牌形象也很光鮮,但真正做了,發現真的很害人。

現在經銷商選品牌,最看重的一定交付能力,而且認為經銷商與工廠在交付問題的認識上一定要同頻。比如經銷商認為這塊板有問題,但工廠覺得沒有啊,這個問題就大了。所以這次展會上,A8空間創始人麻敏杰提出的“安全感”引發了諸多共鳴。他認為,現在的高定行業市場普遍缺少“安全感”。所謂“安全感”,就是無論是經銷商還是終端客戶,選擇你的品牌,都會感到特別的放心、踏實。而只有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以及強大的安裝售后服務能力,踏踏實實地做好產品落地交付,才能給市場帶來“安全感”。


image.png


觀察6:服務高定的終端服務還處于“低級階段”,“服務設計”是解決良方


高定作為一個特殊的品類,在于它的關鍵詞——“高”。

業內對“高”的解讀有很多,在我看來無外乎兩點。一是品牌、產品、終端等各種外在表現,要體現出“高級感”;產品交付各環節的體驗,要讓客戶有“高價值感”。我們一直都在說“以客戶為中心”,高定必須為客戶打造極致體驗,賦予精神價值,絕大部分的這些工作,需要在終端實現。但目前的高定終端,有沒有給到客戶足夠的“高級感”和“高價值感”呢?大部分并沒有。在展會上與高定經銷商朋友的交流中,他們認為這的確是困擾他們的一個問題,而且品牌總部在這方面提供的賦能也很少——總部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做。

高價值感或高級感,都是一種主觀感受,我們可以將其統稱為客戶體驗。高定產品的屬性,決定了在高定門店一定要抓住體驗做文章。體驗是產品與服務的核心,也構成了品牌差異的本源。但是,好的客戶體驗并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設計”出來的。設計什么?設計我們的服務。

高定終端門店,作為品牌重要的內容載體和服務載體,必須注重生活場景的構建、生活方式的塑造,以及和消費者的互動,但目前大多數的高定終端,還只是一個產品展示陳列場所,品牌總部和高定經銷商們都還沒有建立“服務設計”的理念,也沒有設計出精細完善的服務流程、建構起具備優秀服務能力的團隊。你說要為業主打造一個實現自己生活方式的美學空間,但你自己根本都沒有美學基因;當客戶進來門店、服務人員在給他講這產品的時候,客戶根本不感冒,他沒有通過你的講解感受和體會到“高級感”,而他提出的問題、需求,我們的銷售、導購也GET不到他的點,于是一直在“雞同鴨講”。

“服務設計”,就是研究目標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通過完整服務流程的設計,去影響用戶的主觀體驗。高定終端需要對整個服務流程進行設計,通過顧客期望的理解和把握,沿著“客戶旅程圖”,對銷售過程中所有接觸點,包括物理、人際、數字觸點進行體驗設計。服務設計是一項專門學科,最好是品牌總部根據自己的品牌理念、產品特點來進行量身定制,再通過培訓等方式傳輸到經銷商的終端團隊執行,共同來為客戶打造品牌獨有的體驗。(在此插播一個廣告,濤姐姐有專門的“服務設計”系統課程,有感興趣的品牌和經銷商,可以私聊溝通探討。)


image.png


最后,聊聊關于如何創造更好的觀展體驗

高定館可謂本屆上海建博會人氣最旺的一個館,人頭攢動、排隊限流的觀展盛況讓人又喜又憂,幾乎每個展廳門口都是大排長隊,有的甚至里三圈、外三圈。于是網上有人發表評論說,排隊看展這是一種“饑餓營銷”的手法。我覺得有點可笑,如同說“高定就是個扯淡的偽命題、沒有高定兩個字就混不下去了”……同樣可笑。5.1館熱門品牌的日平均接待量達到了5000人,這是事實,請問這種情況下,不限流還能怎么辦?

人流量太大,展館相對小,必然出現人多擁擠現象,不得不限流。關鍵是問題出來了,怎么去解決?“專業觀眾專日預約制”我覺得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展會上的觀眾形形色色,有不同的構成,看熱鬧的不在少數。怎么樣讓真正的專業觀眾有更好的觀展體驗?
一是拉長展會的時間,從3天延長至5天、6天,畢竟耗費幾十、上百萬參一次展,參展商還是希望充分發揮它的價值,這樣也能一定程度實現觀眾的分流,不要一窩蜂地全在兩三天時間能進來。
二是為真正的專業觀眾(區別于泛濫的VIP),比如意向經銷商、設計師、媒體等,預留專門日期或專門時段,實行預約登記觀展。濃縮聚集此類人群,限制每天的接待數量,由品牌方專門一對一接待,能夠有充分的時間,感受空間的價值。

中華整木網版權聲明:

①本網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整木頭條、整木智庫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華整木網(www.zsshengfa.com)"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