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木維權|1800萬的紅木家具竟是貼皮!

時間:2018-10-13 10:37:56 瀏覽:1
字體:T T T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導讀:整木維權|1800萬的紅木家具竟是貼皮!

廣東省深圳市一市民因看中“徽州三雕”代表性傳承人俞XX的個人技藝,向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華X木雕有限公司定做了一套紅木家具,而后因涉案家具存在質量問題將華X公司及該公司法定代表人俞XX訴至法庭。

去年7月,上饒市中級法院委托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參考紅木家具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對該批家具進行了檢驗。

檢驗結果顯示,該批總價為1800萬元的家具中,有價值1541萬元的家具不合格,且大部分是包覆家具,即里邊使用劣質材,用紅木包裹在外邊一層,俗稱“貼皮”家具,兩者之間的生產成本和實際價值差距巨大。

近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華X公司、俞XX向原告賠償500萬元的違約金,并在向原告返還1521萬元款項后,將上述不合格家具取回。

整木維權|1800萬的紅木家具竟是貼皮!

這兩天,廣東土豪花1800萬買到貼皮紅木家具的新聞被圈里熱傳。雖然這個黑心的紅木廠最終被判賠償500萬,賺取不義的造假者受到懲罰,紅木行業也清理了一個害群之馬,可謂大快人心。

但買了假貨畢竟也糾結,哪怕賠了錢也是費時費力,并且依然還有一些無良紅木廠家橫行于市,為避免一些木友重蹈覆轍,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關于紅木和家具貼皮的一些常識和識別方法。

因為買到貼皮家具冒充的實木家具、紅木家具而維權的消費者不在少數。甚至于連越南紅木木材市場的一些奸商都學會了,把貼皮技術用在了紅木大板上,讓不少買原材的中國人因此上當受騙。

整木維權|1800萬的紅木家具竟是貼皮!

越南市場上露出馬腳的紅酸枝貼皮大板(原為全包圍貼皮)

表層和底部都是由一塊薄薄的真料板細心地粘貼摭蓋起來,前后左右都是如此,但包裹在里面的卻不是紅木而是雜木或者其它木料,有的甚至是水泥板塊。。。

這些賣家還會在這些木頭上作一些偽裝,并且大多是把買家帶到昏暗的倉庫里驗貨,同時會用各種方法讓驗貨的時間非常倉促,讓買家無法認真查驗。

對于紅木原材的貼皮只要有心提防,認真細看總會看出一些端倪,并且原木市場還可以動刀動斧的驗成色,留心查驗的話不至于中招。

因此,上當受騙往往是因為落到了奸商布的“局”里了,而不是因為存在驗貨技術上的問題。

在此,我們重點關注一下家具貼皮。家具貼皮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一種木器裝飾工藝,針對市面上不少貼皮家具的亂象,總結幾招如何識別貼皮家具的方法。

1、不可混淆的包鑲與貼皮

在《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中,有這樣一條名詞解釋。“紅木包覆家具:采用優質天然實木鋸材為基材,外表包覆深色名貴硬木薄板(厚度不小于6mm)加工制成的家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面又追加了這樣一條注解。“注:硬木包覆加工工藝源自清朝年間,不同于當今微薄木覆(飾)面工藝。”

《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是紅木行業國家標準。那么,它對于“紅木包覆家具”的這一界定能為我們提供哪些信息??

從內容解釋上,即可斷定“紅木包覆家具”就是我們常說的“包鑲”家具,只是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稱呼方法。

而后面的注解里,“微薄木覆(飾)面工藝” 指的則是常常與包鑲家具混淆的貼皮家具,兩者是兩個完全不能等同的概念。

那么,包鑲家具與貼皮家具之間的分割點,同樣可在上面的解釋中找到答案,外表包覆深色名貴硬木薄板,其厚度不小于6mm,凡滿足這一條件的,即是包鑲家具,而非貼皮家具。

同時,不容忽略的一點是,只有當商家在質量明示卡上注明“XXX包覆家具”時,才是合法的商業行為。

如果把包鑲家具當作“全XXX家具”或者“XXX家具”出售,便構成了商業欺詐,需承擔法律責任。

2、那何為貼皮家具呢?

貼皮家具的制作方法是將較珍貴、美觀的木材用熱水浸泡軟化后,用大型木工機械將其旋切或刨切成1毫米左右厚的薄型木板,即所謂的“皮子”,再按木紋走向拼成各種圖案,貼于家具表面,俗稱“貼皮子”。?

對比之下可以看出,包鑲家具與貼皮家具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包鑲的工藝自清朝便已有之,它的誕生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不乏優點。

首先,包鑲家具能節省大量的珍貴木料,尤其是在國力衰退的晚清,對名貴木材的進口已經力不從心,在普通的木材外面包覆名貴木材對維護統治者的“面子”來講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清末的傳世家具里有為數不少的包鑲家具,原因就在這里。

其次,包鑲家具堅實穩固。珍貴的硬木材質,在北方干燥的氣候條件下,極易開裂變形。試驗證明,用松軟的楠木、松木做胎骨,外表再包覆珍貴硬質木材,只要環境不是過度潮濕,制成的家具會十分堅固耐用。

再次,便攜。眾所周知,硬木密度大,較沉重,不利于搬運,而用楠木、榆木等輕軟的木材做胎骨,上面再包覆紫檀、黃花梨等名貴木材,既輕便易攜,又不失華貴。據清宮檔案載,皇家的車船轎輦等交通器具常用此法。

包鑲的手法在清中后期的家具制作中尤為常見,從清代工程文獻屢有記載和大量運用于宮廷的情況可見,包鑲并非一種低劣的作偽工藝,反而是一種家具藝術發展至清代的必然現象。

其一,清代中后期,國內優質的紅木用材數量銳減,甚至清中期以后用黃花梨做包鑲的家具也變得極為罕見。

其二,國力日趨衰退,無力大量進口紫檀等名貴木材,這種情況下,包鑲無疑是一種節省木材的有效方法。

其三,中西方文化交流,受到西洋古建筑“土胎貼石材”的裝飾傳統和覆面家具裝飾手法的影響,清宮廷的裝修風格和家具都出現了很多變化。

整木維權|1800萬的紅木家具竟是貼皮!

清朝的包鑲技術所使用的粘接材料是“大鰾”(魚鰾膠或豬膘膠),從傳世的一些包鑲家具看,很多仍十分牢固精細,有的接口細如毫發,甚難察覺。

而包鑲更有不容忽視的裝飾功能,一些清代家具上的“格角貼”、“騎縫貼”、“委角貼”、掛漆以及包銅套腳工藝都隸屬于包鑲工藝。

3、包鑲家具和現代的“貼皮家具”的區別

一、包鑲是一種始于清代的家具藝術手法,是一種美的藝術。而“貼皮”是一種現代家具的造假手段,它經常被包裝成“全XXX家具”進行出售,是一種商業語境中的違法行為。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故不可相提并論。

二、傳統的包鑲家具使用魚鰾膠粘接,而貼皮家具往往使用工業膠水。

三、包鑲家具的條件是包覆的名貴木材不少于6mm,倘若少于6mm就有貼皮家具的嫌疑。

4、五招識別貼皮家具

前兩年,有新聞報導一位陳姓消費者花高價購買了一套紫檀家具,使用了6個月后,發現櫥柜的柜門上有一道裂縫,且裂口處的邊緣翹起,經過化驗得知,

這套家具除了個別部位和表皮的一層厚約2毫米的紫檀料外,里面包裹的只是亞花梨木。后陳姓消費者在要求退貨無果的情況下,將這家廠商告上法庭。?

像這樣的現象,在魚龍混雜的家具市場上并非個例,假如那位陳姓消費者具備一定識別貼皮家具的知識,類似情況就很可能免于發生了。

識別貼皮家具,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貼皮家具的特點。這里分享五招識別貼皮家具的方法,以供消費者借鑒。

第一招:看顏色與紋理?

正常的紅木家具各部件正反面的紋理和顏色應該是有些許差異。眾所周知,由于同一塊厚木板需按照同一規格厚度或不同規格厚度進行切割,每一塊板材的正反紋理會有所差異,

且弦切與徑切所獲得的花紋效果也不一樣,很少或者不可能正反兩面的紋理和顏色完全一致。如果家具出現正反面花紋、顏色完全一致的情況,則需要仔細甄別。

從截面來看,如果是貼皮的,通常不會出現銜接的紋路,而是各貼一塊,木紋不會靈活的轉彎。

另外,一些大型家具是貼皮的主要使用對象。一般情況下,一件床或者長案的大邊厚度要在5cm以上,加工成成品料之前,一般會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故正反兩面的紋理和顏色應該是有所差別的。

但如果差別過大,甚至基本特征毫無關聯,則也值得懷疑。購買家具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部位,大柜側板、面心板、膛板、抽屜板等用料較薄的部分。?

第二招:聞味道?

為家具貼皮,必然要用到膠。上面提到,傳統的包鑲家具使用的是大鰾。之所以用大鰾,是因為家具包鑲時容易起泡出皺,用大鰾方便把其中的空氣排出,用烙鐵一熨就十分平坦,而很多化工膠都做不到這一點。

辨認大鰾的方法是用手使勁摩擦家具的表面,摩熱后,聞起來有一股酸腥味。倘若用的不是大鰾而是化工膠水,用此方法可聞到的化學制品的氣味。

對于上漆家具,這一方法顯然不再奏效,但可在家具反面或內里面進行試驗,因為這些地方絕大部分家具是不上漆的。?

第三招:觀察部件轉接接縫和榫卯接口處?

由于貼皮工藝的局限性,家具的榫卯處不可能進行貼皮處理。如明式曲尺羅漢床,三面圍子與床體的連接處可進行拆卸,如果連接處木材內外的顏色不一致,則一定是貼皮家具無疑。

此外,在家具部件的轉折處,用肉眼也可以觀察到接縫,如果花紋整體流轉自然,沒有突然斷開,則為一木連做。如果花紋斷開,則或為木材拼接或采用了貼皮工藝。

整木維權|1800萬的紅木家具竟是貼皮!

磨損的貼皮

第四招:聽聲音?

紅木貼皮家具,包覆其中的一般都不是名貴木材,其木材密度低于貼皮部分的表面材,由于密度不同,在敲擊時貼皮家具與正常家具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正常的紅木家具敲擊時會發出清脆的回聲,有如鐘磬不拖泥帶水,尤其是面心板等部位,而貼皮家具發聲沉悶,拖沓含混。但聽聲音辨別貼皮家具這一招,需長期的經驗積累,要反復實踐,多多練習才可。

第五招:掂手感?

對于中小型家具,可手提家具感知家具的重量,過輕或者過重都值得懷疑。曾有這樣的案例:

一些造假者在床的四條腿子中放置鐵塊等重物以增加家具的整體重量,遇到這種情況,可隨身攜帶一塊吸鐵石,在用料厚重的部位試探,如果有吸附力,則要當心。

對于大型家具,可用手感知家具表面溫度的變化,這也是辨認木材密度的一種方法。密度較大的木材,在觸摸的一剎那手感較涼,而密度較小的木材手感的溫度也就相對較高。?

除了上述五招,還要了解一點,貼皮家具不能燙蠟,因為燙蠟會使“皮子”起泡。所以貼皮家具只能打蠟或者擦一層薄薄的核桃油,再或者直接上漆。

前面舉的那個例子中,陳姓消費者是通過家具開裂這一契機發現的貼皮問題。而家具開裂在北方地區很常見,貼皮家具更是易在開裂的情況下暴露原形。

倘若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才發現貼皮家具的問題,那么,怎樣維權就顯得非常重要。處理這種問題的關鍵在于要按照最新出臺的《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擬定合同,尤其是產品用材一定要書寫規范,是否是包覆家具應予以注明。

其實,這不但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對廠家而言更是一種誠信經營的商業道德。從長遠看,制假販假于人于己都毫無益處,任何缺乏道德的商業行為,必有為此買單的一天!

免責聲明
凡注明來源本網(http://www.zsshengfa.com/)的所有作品 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部分內容為互聯網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關注“中華整木網”官方微信,享受更便捷的服務
本頁面永久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微信瀏覽或分享666。

推薦關注